报告题目:《引力波研究简史》
报告人:james nester教授(台湾中央大学)
报告时间:2016年11月9日(周三)晚上7:30
报告地点:东区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
报告摘要:这是一次对引力波研究的简要回顾,内容涵盖了有关引力波的理论构建、早期实验尝试,直至近期的观测检验。有关引力波的存在和它的物理性质,可以追溯到1916年爱因斯坦本人根据电磁波演化性质的类比所做出的理论猜想,特别是早期物理学家对关于四极子形式是否存在以及引力波是否携带能量的激烈争论。这些理论争议一直到人类首次通过脉冲双星的实验观测得出引力辐射信号而烟消云散。这一观测为引力波的存在及可以携带能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证据,尽管是间接证据。
在直接实验检验方面,约瑟夫・韦伯早在五十多年前便开始了一系列尝试。尽管他当年发表的信号观测现在被认为是失败的,但这些工作刺激了从室温谐振质量到低温检测器以及后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激光干涉仪等诸多实验努力。直至今日我们已经可以构建出公里尺度的的高精度激光干涉仪。其中,ligo实验组在他们的第一个130天的观察运行,借助数值相对论生成的模板,第一次直接检测到两个置信度为5sigma的引力波事例和一个疑似事例。
报告人简介:james是国际上引力波研究领域的一位资深教授。他于1977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博士,在加拿大埃尔伯塔爱特蒙顿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等地做过博士后和访问教授。之后在台湾中央大学任职教授,并长期生活在泛华人地区,与我们科大天文系的老师们如张杨老师也都熟悉。james早年主力于引力理论研究,代表作是他1976年发表的一篇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引用数为1200余次。后期工作主要围绕引力波检验的设计方法。
欲浏览本网站最佳效果,
请使用chrome、edge及最新版本ie浏览器,
1920x1080分辨率访问.
本站自适应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230026